迈进新时代,长沙崛起“科技之城”
?超级计算机、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等一批“长沙创造”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,自主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。
十九大热词
创新型国家
报告原声
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强化基础研究,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、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,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,突出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,为建设科技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网络强国、交通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,强化战略科技力量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倡导创新文化,强化知识产权创造、保护、运用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。
专家解读
刘解龙(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):创新是一个国家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,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,是世界竞争中赢得未来的核心动力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必须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载体为目标。十八大以来,创新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,今年初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》,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深度推进,创新型国家建设广泛拓展成果丰硕,天宫、蛟龙、天眼、悟空、墨子、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,极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。
十九大报告对于创新的重要性给予了进一步的高度重视。一是地位更加提升,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,要求更加重视体系,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,强化战略科技力量。二是目标更加高远,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强化基础研究,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、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。三是基础更加厚实,要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,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,突出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,为建设科技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网络强国、交通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。四是体制更加健全,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倡导创新文化,增强创新自信。五是更加重视创新人才,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。
长沙行动
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,将“科技实力大幅跃升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”纳入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,强调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重点部署。
新时代已经来临,长沙科技创新将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使命?昨日,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赵跃驷。
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“前沿”“第一线”
“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,既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报告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,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判断、新提法、新概念、新要求、新部署。要深刻学习领会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,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,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科技创新发展战略、规划、政策、工作、措施中。”赵跃驷说。
赵跃驷说,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,要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,在学深悟透笃行上下功夫,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长沙科技创新所肩负的责任使命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部门“抓战略、抓规划、抓政策、抓服务”的定位,李克强总理“双肩挑”、融通创新的要求,以及长沙“1+4”科技创新政策体系,谋划工作布局,明确思路任务举措,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,彰显引领创新发展的科技担当作为,到2030年把长沙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。
在长沙经济发展的过程中,科技创新已经被推到了“前沿”“第一线”。十八大以来,长沙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18%,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%。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GDP增长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,均位居第6位。仅2016年一年,全市新增商事主体10.7万个,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(备案)3000多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1111家,产值过亿企业达359家,科技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产业优势、竞争优势。超级计算机、超级杂交稻、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、新型耐3000℃烧蚀陶瓷涂层等一批“长沙创造”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,自主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,为长沙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。“这充分说明科技对长沙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,长沙发展依靠的不是地产而是‘知产’。”赵跃驷说。
2016年,长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。目前,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30%以上,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。
四位一体,“科技之城”长沙崛起
迈进新时代,长沙科技创新在新征程上又将如何强化实干担当,谋求跨越发展,用实际行动将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?
“眼下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把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任务铺排落实,为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迈出新的坚实步伐,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、推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,四位一体地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,让‘科技之城’在长沙崛起。”赵跃驷说。
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。到2030年,长沙将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;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;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;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。而作为近期目标,到2020年,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,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国内一流行列。到2020年,长沙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(R&D)将达到2.8%以上,将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。
组建一批国家级战略综合性平台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长沙将在多个优势领域成立10家左右工研院,承担起工业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、产业孵化、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功能。力争在超级计算、超级稻、北斗导航、生物遗传、新材料等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战略综合性平台,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工程中心、研发中心、标准中心、检测中心、质量中心落户长沙。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合作,共同组建研发平台,推广“小核心、大协作”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模式。将统筹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湘江新区建设,把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打造成高水平、有特色的创新集聚区。
在“一线”完成科技成果转化。近日,长沙-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产学研对接活动举行,15个项目现场签约2510万元。据悉,以后这样的对接会在长沙每年将有数十场。从今年起,长沙连续3年从在长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骨干企业中向科技型企业派遣科研人员100名,开发100个新技术、新工艺和新产品。“这项工作是培育‘科技小巨人’和高新技术企业,推进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,通过3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,将有一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,从而进一步提升长沙中小企业技术水平。”赵跃驷说。
科技资金向“干实事”企业倾斜。到2020年,长沙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要达到30亿元,重点谋划并抓好转化医学、重大工程材料、农业生物等一批重点实验室、关键技术攻关项目,加快建设储能材料、北斗融合应用等重大科技产业项目。推进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,打造超级计算机、北斗导航、航空航天等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;加快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结合,推动科技创新与“中国制造2025”试点示范联动发展,实施智能工厂、“互联网+协同制造”等试点示范,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、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;推进“科技+文化”融合,发展以文化内容为驱动的互联网产业;运用现代科技升级商贸物流、旅游、餐饮等服务业,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。“目前,长沙依托入选‘中国制造2025’试点示范城市机遇,加快培育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产业、智能机器人和互联网+等新兴产业集约与集群发展,力争到‘十三五’末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.5万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%。”赵跃驷对此信心满满。